close


時光真是奇妙的東西。

時隔兩年再訪永福寺,發覺寺中景物和記憶中的印象有些不同,香客也增加許多,這裡,已不再是兩年前那渺無人煙的小寺院。

唯一不變的是寺中依舊香煙裊裊,每個大殿隱身在山間,要幾許迴轉才可見*。





兩年前的十月,第一次造訪永福寺,對於這個依山而建的廟宇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先前到訪時,恰好是十月國慶黃金週期間。雖是在人潮洶湧的黃金週,但寺裡還未全面對外開放,永福寺和一旁的靈隱寺相比起來清幽許多。

一路依山前往,路上香客無幾,只見一兩位僧人沿途灑掃。

那時寺中許多亭、院都還是原木建築,連上漆都沒有。一直到這次去寧波,參訪一座新造廟宇「佛跡寺」,才知道在建這些廟宇時,有些木料在建築完工後,得過個兩年才能上漆,否則不但漆上不去,木料也會敗壞。




兩年前的福田花雨亭讓我駐足良久,因為那正好西斜的陽光和很有意境的牌匾。






兩年後的福田花雨依舊,但外型已由涼亭變成一座小木屋,後來才知原來那是入口的售票處。

永福寺的香花券(門票)僅十元人民幣,約四十元台幣。

通常一座寺廟的售票處是在山腳下進口的地方,但永福寺的售票處卻是在已經往山裡走了十幾分鐘路程的小亭裡。前面路段的茶樹、佛塔和山景都是免費的。


開在山間的售票亭,等的,應是有緣人。






過了售票亭,繼續往前走,看到的是永福禪寺的山門。

拾階而上,發現山門當中還有一塊牌匾。





門內的匾寫著「常住真心」四字。

簡單明瞭,卻深得我心。

寺裡牌匾多,同行的友伴沿途拍下,準備帶回家給老爸練字用。







過了山門往上走,前往觀音閣。

在殿與殿中間,有的是森林小徑,和涼涼的風。

永福寺原是東晉寺院,但清末漸廢,後由杭州佛教協會重修。雖今已不能見到1600年前的原貌,但新寺院隱身在幽靜山林間,也有名剎身段。






走在山裡,偶而路邊會有一塊寫著醒世語錄的木牌。

「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

林間小徑、虛竹綠蔭,腳步慢慢的隨著山路而上,心境漸漸的也平靜下來。







永福寺的每個殿都採唐式建築,門廊前有竹簾,日照強時可放下遮陽。

杭州是竹鄉,竹製品環保又實惠,和寺院氛圍也很搭。







由竹簾內往外看,有種在拍古裝片的錯覺。到了御花園?





佛堂前放了兩個石缸,缸裡種了睡蓮。

一般寺廟中夏季種荷花居多,種睡蓮倒是我第一次見到。






永福寺裡有好幾個佛殿,走到最上方的大雄寶殿向下看,除了能見到靈隱寺的中軸線外,天晴時,還能幸運的看到遠方的西湖。

上面這張圖是兩年前造訪永福寺時拍的,上方那一抹淺藍就是遠方的西湖。

爬了不到一小時的山路,就能遠望美景。但我去了兩次,最愛永福寺的清幽環境、典雅建築。

即使不上香,永福寺也是踏青的好去處。










-----------------------------------
【像簿及介紹】杭州永福禪寺
【網路小新聞】琴乐飘香“永福寺”  文人看永福寺

【備註】據說,為了保全山上的原始樹木,在重修古廟時,設計師們大膽破除了歷代寺廟依據“中軸線”而修建的陳舊規矩,一切設計都“為古木古跡讓路”。故而,浙江大學教授毛昭晰先生在“靈隱景區佛教文化建設專家座談會”上稱頌,永福寺在重修中的這種“讓位於生態的退讓”, 反倒成就了它自成一派的建築特色,這種善待生態與文化的佈局,在靈隱景區建設中值得大力推崇。  引用於-文人看永福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d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