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你是誰』讀後心得

「聰明人靠經驗學習,但真正聰明的人借用別人的經驗來學習。」這是書中賴林教授引用的一段話,我看了書中的十五篇人生小故事,每一篇都讓我在腦海中有了不同的感想。「記得你是誰」書中的每一個單元都給了我不同觀點,我吸收了這些前人的寶貴經驗,粹取出「無愧於心」四個字用來期勉自己,但無論是哪一個教授的經驗談或是人生故事,我也發現人生的路,並不是你想要怎樣走就會一直走下去的。


在貝爾教授所寫『校友聚會』裡面說,每隔五年從哈佛畢業的學生就會收到一張邀請你重返母校參加校友聚會的一封信,此時,收到信的同學們就會開始把自己的短期成就拿來和同學們比較一番…,我看到這裡,不禁大笑出聲,雖然我並沒有收到過第五屆校友聚會的邀請函,但我在最近收到某昔日同窗的喜帖時,又再次被久未聯絡的同學問到近來的工作、生活和感情,這種事情好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次,跟月經一樣準時。老實說,向那些許久未見的路人甲報告近來的生活瑣事的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學習著不活在別人的價值觀底下,但發現那真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把人用單單用金錢和身分來衡量,是否就能得到成功的標準公式?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的確,人得要經過一番闖蕩並且跌跌撞撞後才能真的從心所欲,自然活出生命的味道,也許我到了七十,尚仍深深在意別人的眼光和批判。


我的大妹在MSN上傳來一行文字:「share pride to my dear sister.」原來她參加天下陽光世代報導比賽,得了「多媒體影音獎」類別的佳作,雖然那是一個team的合作成果,但對於帶工作寫論文且要參加比賽的她來說,已是難得。有時候我會發現我妹妹比我勇敢的多,為了一個理想,她大學轉學考考了兩次,從中興轉政大直到進入台大,為了怕將來文學院不好找工作,又改報考傳播學院研究所並且努力唸書(因為不想要花錢補習),總算正取政大廣電所。我看人家唸大學總是社團、戀愛的重要性在學業之上,但是我看我妹唸書總是論文報告和考試比家人還要重要。


不願冒險的人看到的都是短期結果,把理想放的遠,未來才有無限可能。我對所謂的將來沒有預期,只要無愧於心,並且學習不在別人的眼光之中過生活,未來的路上走的坦蕩。


無論現在做的是什麼,等走的夠長之後,我們再來回頭看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d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